电话:0579-8301512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为什么企业里的职工越来越沉默?老员工说:沉默可以避免很多事

来源:Hello人才网 时间:2022-08-16 作者:Hello人才网 浏览量:

老话说“祸从口出”、名言警句说“沉默是金”.


在销售类型工作的培训中更有一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遇到神仙不说话”。


由此可见,沉默不代表闭嘴不出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有时候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企业中人事关系较为复杂,工作中内部沟通、外部协调、上下级汇报和实际业务的执行都需要员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达到目标。


当你遇到不甚了解的事情时保持沉默,不随意发表意见,这是保障自我的有效方式.


否则说多错多,还容易惹火烧身,这就得不偿失了。


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保持沉默,我们才能更好地倾听聆听,然后感同身受地体会对方的处境,明白他的话里用意,从而让事情以一种更有戏良好的方式解决。


由此可见,沉默这一行为的背后大有文章,在不同的情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d0a804cfa59f74bc0868d1b2c6ed474.jpg


一、越熟悉越沉默,沉默,成了最熟悉的姿态


不难发现,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往往是话最多的一群人。


除了正常的客气和寒暄,还要经常跟老员工请教业务问题、学习流程处理;


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的任务,还要不断进行对外沟通;


同时,新员工对领导和整个企业的管理也需要一个熟悉和磨合的过程。


但是相反的,越是工龄较长的老员工越是显得更加沉默。


由于对工作职责和流程已经相当熟悉,所以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言语,甚至能够自主简化流程。


在工作上经常有合作关系的其他部门同事也形成了默契,双方很可能已经建立了固定的合作方式。


这个时候,双方很多事情便可以心照不宣地充满默契完成。


可以说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都十分了解背后想表达的内容和意思,那配合起来可谓是天衣无缝的,工作效率也将大大地提高。


至于对领导和整个公司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员工会选择多一话不如少一话。


因为他们经过几年的磕磕绊绊,基本明确哪些主动的沟通是有效的,哪些话是说了也没有太大意义。


新员工要做到如老员工一般熟悉工作流程和公司运作,没有一番用心的学习和积累是不行的。


职场不比学校,很多东西需要采取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请教,才有可能做到办起事情来更加成熟稳重,继而让领导看到自己的优势,取得职位上的晋升。


25114fcfb4dafd7bb39f676f4879116.jpg


二、领导管理方法比较专制,少说多做


领导如果采用比较专制的管理办法,往往是自上而下下达命令,要求员工去执行,而非自下而上收集、分析和采纳员工的意见。


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下属很难有动力主动与上级沟通自己的想法。


因为稍稍与领导观点有所不同或者采用方法不够妥当就会引起不满,在上级心中留下事儿多、难以管理的印象。


最后结果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一传十十传百,大部分员工了解情况后都会选择不再发声,而是默默地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出现的问题,


虽然说自上而下进行工作部署能够简化过程、提高效率,但是也非常严重的打压有想法、有能力员工的积极性。


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人事管理和企业的持续进步。


领导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保证下的决策是百分百正确的,这时候就需要有质疑的声音发出,否则一旦酿成大祸,那造成的还是公司的损失,领导自身也会受到牵连,届时将影响前途命运。


容纳更多不同的声音表达,这是一家公司进步的前提,也是领导不断进修和提高管理才能的关键。


专制的领导容易揽权,这对于一家公司的发展来说是潜在的危险因素,领导太专制霸道,下属有意见也不敢表达,有时候明知是错的决定也只能被迫去执行。


最后领导还把锅甩到下属身上,那公司的人才流失将十分严重,而当公司丧失了民意的基础,这家公司也就走不远了,被市场淘汰或许就是最终命运。



三、团队文化难以融入,沉默是金


在职场中最容易越发沉默的人,就是由于部门文化或者个人原因无法融入团队的员工。


根据个人经验,如果一个部门内部有拉帮结派、调戏新人或者岗位歧视等现象,


最终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与大家话不投机的同事被边缘化。


硬气一点的,会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想理会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软柿子类型的,怕得罪别人也不敢主动说太多话,自然而然就会越发沉默。


公司的团队文化只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才能激励员工们一条心地为公司办实事,然后实现利益的创收。


如果搞小团体和针对,那无疑会败坏风气,不利于员工们的团结协作,对于工作项目的完成效率和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公司应该提倡开放、自由、平等、公正的风气和氛围打造,让员工有家的归属感,领导也要给予员工必要的人情关怀,这样公司才会上下一心,共同把事情完成好,实现双赢的目标。



四、沉默是职场生必备技能


在职场中,积极沟通、向前推进工作很重要,但是懂得什么时候沉默,倾听他人的需求和话外之音、收集相关的需求和信息更加重要。


例如,我们在与重要人物的沟通中基本上都是以沉默和倾听为主要方式。


这里的重要人物不仅仅是部门前辈、领导,还包括经常打交道的外部客户、供应商,甚至是相关政府部门人员。


在前辈面前沉默,让对方尽情表达观点,可以从中学到知识经验;


在领导面前沉默,更多的是理解对方对任务的要求和言外之意;


在与外部上下游合作方交流过程中,将更多的说话机会给予对方能够更好的把握需求,使业务向有利于双方的局面推进;


最后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打交道更是要懂得“沉默是金”,给对方尽情发挥的机会,也给自己更多时间了解对方性格和分析话外的意思。


越是在职场中打拼得久,就越明白沉默背后的深意。沉默其实是一种谦卑的态度,在不适合发言的时候保持沉默,能让人感受到你的素养。


在同事们讨论别人八卦是非的时候沉默,能明哲保身,专注于本职工作,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提升自我。


总之,沉默要分场合和对象,这样你的沉默才不会让人觉得是不合群或给人造成误会。


把“沉默历练成金”,不可急于一时,岁月会给你答案。


企业中员工越来越沉默本身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方面,员工的沉默确实有可能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专制、僵化或者团队气氛不融洽,打击和压抑部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沉默是员工在执业过程中采取的技巧和方法之一,在言语上知道何时进攻何时防守,是心智成熟理智、做事过脑的体现。


沉默唯有酝酿成智慧,体现出一种明智之举才会更富有意义。


如果你的沉默是对上司的要求视而不见,亦或是对同事们的主动合作爱答不理,那便不是沉默,而是不会做人。


不会做人在职场工作中是要吃亏的,人缘关系处理不好,上升的机会就少了。


细想想看,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呢?


如果人际关系不好,在我们遭遇挫折难关时,连个愿意伸出援手帮助我们的人都没有,那岂不是太惨了,什么都要自己扛,终究有累倒的一天。


维持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有需要时有个搭把手的人,然后一起携手共度患难,这样走出困难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沉默不等于不合群和高傲。虽然沉默一般给人比较高冷的感觉,但它内里的核心不能是只在乎自己而两耳不闻窗外事。


沉默可以是我们做事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是自以为是的得意感,否则滥用沉默的人,终将被社会沉默以待。


这放在职场中,就是告诫我们沉默是有原则的,不能是别人主动示好时,你保持沉默不理人,给别人无声的距离感,这样一次两次后,试问哪个同事还愿意与你走近,在有项目时和你合作配合呢?


没有原则的沉默是自毁前途。


也许在家中,你是宝贝,家里人都惯着你,一般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进入职场,就再也没有了“小孩”一说,职场中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b83d2f889979a0d300d2ddabb9067d3.jpg


职场是个讲规则的地方,一切都要有规有矩,对于上级的命令要求,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违背和不听从,除非你是想被“炒鱿鱼”主动请辞。


职场中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在某一行业圈子搞坏了口碑,那消息将会传得很快,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到时候找不到出路就别怪别人了。


所以,沉默是有技巧的,当你技巧运用不纯熟时,不妨多做一些,多学习一些,要相信在以后总会有用的,说不定成功的秘钥就是这些点滴的积累呢。


虽然在职场中保持沉默能避免很多事,能给你带来“小透明”般的不被人监管着的快乐,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当心掉入“沉默的螺旋”怪圈。


要记住,沉默不等于对应该抗争的东西不敢发声和屈服于手握权力者,如果沉默地用意如此狭窄,那未免太对不起我们的人生和梦想了。


职场虽复杂,但带着一颗观察的心去面对,相信终能摸透它的门道,迎来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金华武义永康兰溪金东区婺城区开发区找外贸工作找工作招聘人才就上HELLO人才网



尊重原创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汇总整理,仅作分享学习之用,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0579-83015121
工作日9:00-18:00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Copyright C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Hello人才网 浙ICP备18041333号 33071802100685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保集广场 EMAIL:info@hellorc.cn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210316 人力资源证: 330701202110180031

网站地图 金华人才网、武义人才网、东阳人才网、兰溪人才网、永康人才网、义乌人才网、磐安人才网